国家授时中心首页 English 收藏
 
 
首页  
 
 
 
 
 
                        对外合作 学术交流 开放课题 开放资源
 
 
 
相关链接
  科学普及

什么是导航?

  导航(英文名称:navigation ),是引导某一设备或载体,经指定航线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的方法。导航分两类:(1) 自主式导航。用于飞行器或船舶上的设备导航,有惯性导航、多普勒导航和天文导航等;(2) 非自主式导航。用于飞行器、船舶、汽车等交通设备与有关的地面或空中设备相配合导航,有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在军事上,还要配合完成武器投射、侦察、巡逻、反潜和援救等任务。

什么是北斗导航定位卫星?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号01/02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定点,标志着我国成功建立了自主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这项成就表明,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自行研制发射导航卫星的国家。

  详细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由三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

  三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有: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地面中心站、用户终端。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双星定位”:以2颗在轨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各以测定的卫星至用户终端的距离为半径,形成2个球面,用户终端将位于这2个球面交线的圆弧上。地面中心站配有电子高程地图,提供一个以地心为球心、以球心至地球表面高度为半径的非均匀球面。用数学方法求解圆弧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可获得用户的位置。

  由于在定位时需要用户终端向定位卫星发送定位信号,由信号到达定位卫星时间的差值计算用户位置,所以被称为“有源定位”。

  北斗星导航系统与GPS系统比较:

  1、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径约70°—140°,北纬5°—55°。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

  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导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需11小时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己三维定位数据。“北斗一号”的这种工作原理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定位的同时失去了无线电隐蔽性,这在军事上相当不利,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必须包含发射机,因此在体积、重量上、价格和功耗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

  4、定位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5、用户容量:北斗导航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系统,用户设备与地球同步卫星之间不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的询问信号,还要求用户设备向同步卫星发射应答信号,这样,系统的用户容量取决于用户允许的信道阻塞率、询问信号速率和用户的响应频率。因此,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有限的。GPS 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星发出的导航电文即可进行测距定位,因此GPS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无限的。

  6、生存能力:和所有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一样,“北斗一号”基于中心控制系统和卫星的工作,但是“北斗一号”对中心控制系统的依赖性明显要大很多,因为定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 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7、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06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特别提到了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扩展应用领域和市场。通过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国内外导航定位卫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已开始正式立项建设,并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运控系统和用户应用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由5颗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m,授时精度为50ns,测速精度达到0.2m/s。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地面运控系统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构成,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和与GPS、GLONASS、伽利略其他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用户应用系统包括所有服务于陆、海、空、天等不同用户、不同性能的各种类型用户设备,主要任务是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用户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和报文通信。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空间段卫星接收地面运控系统上行注入的导航电文及参数,并且连续向地面用户发播卫星导航信号,用户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信号后,进行伪距测量和定位解算,最后得到定位结果。同时为了保持地面运控系统各站之间时间同步,以及地面站与卫星之间时间同步,通过站间和星地时间比对观测与处理完成地面站间和卫星与地面站间时间同步。分布国土内的监测站负责对其可视范围内的卫星进行监测,采集各类观测数据后将其发送至主控站,由主控站完成卫星轨道精密确定及其它导航参数的确定、广域差分信息和完好性信息处理,形成上行注入的导航电文及参数。

  第二代北斗导航系统虽然仍为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但服务区比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扩大了很多,具有连续实时三维定位测速能力,授权服务在增强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提供RDSS功能和信号功率增强服务。

  目前,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范围和行业不断扩展,全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可促进我国自主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体现国家综合实力,使我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打破美国GPS的垄断,并带动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比如公安保卫、遇险抢救、海岸缉私、巡逻搜索、囚车与运钞车监控、环境数据收集、各种灾害的预报与监测、交通管制、远距离输电以及个人旅游、娱乐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大的潜在用户。套用一句形容GPS的话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仅受限于人们的想象力。随着系统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潜在的应用必将被发掘出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书院东路3号  710600  网页维护:yanbaorong@ntsc.ac.cn

中国科学院精密导航定位与定时技术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统计 陕ICP备06046000号